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母亲节,各种由衷的,附和的和被催眠的赞美漫天飞舞,一个冷冷的令人扫兴的话题却一直做心头萦绕不去:母爱,真的都是满满的伟大?

说起母爱,有两个画面在记忆里印象深刻,一个是大马哈鱼,春天的时候,从深海往淡水河里游,游到产卵的上游,用尾巴圈出一个大坑,产下后代,然后死去。母鱼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后代的诞生。还有一个是走投无路的鹿群,被猎人追到悬崖,鹿群自动排成两列,右边年长和衰老的鹿先跳出悬崖,左边年轻的小鹿紧接着跳到老鹿的背上,双腿一蹬,老鹿凄鸣着落下深渊,而小鹿正好踩着老鹿的背做跳板,弹跳到对面的悬崖,逃生而去,一对一对鹿,就这样井然有序地跳着;老鹿全部落崖而死,换来小鹿的全部脱逃。动物世界,长辈以死相博,换来幼辈的生存,这就是母爱,母爱是动物的本能,并不是人类的独到伟大。

人类的母爱,若是和动物若有所区别,在于其理性,而不在于“爱”。

理性是爱的纪律。

没有纪律的爱容易越过理性的边界,而后泛滥,变成挟裹一切的洪水。观察身边发生的故事,泛滥的母爱有三个貌似伟大其实可怕的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我为你付出一切

记得当年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当清洁工的母亲杀死了中学里成绩第一名的女生,把她塞进垃圾桶,原因是他的儿子考试成绩是第二名,为了让他的儿子成为被保送上大学的“第一名”,她残忍地掐死了成绩第一名的女生。

这个凶手,杀人的唯一动力,不是恨,是爱――对儿子的爱。

当然,这种例子很极端,通常比较多见的是,年轻的少妇,失去配偶之后,一直独身,把孩子养大,同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母亲,她本能且强烈的希望就是:孩子不要辜负她的期望,要竭尽全力去获得最好的成绩,读最好的大学,从事她认为风光的职业,娶她认为应该娶的姑娘……

实现母亲的梦想和期望,成为这个孩子身上沉重的十字架。

为了母亲,孩子压抑了自己的天性,牺牲了自己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欲望,放弃了一些大大的理想,甚至忍痛惜别自己心爱的人........母爱,像一张巨大的账单,不断提醒孩子要报答亲恩。

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然后就轮到孩子为了母亲不断扼杀自我,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宁愿自己伤心,在中国,这叫“孝顺”。

孝顺也是一碗贴着美德标签张的毒药。

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郭巨埋儿”:

郭家很穷,郭巨是孝子,八十岁的母亲把可怜的一点食物分给幼小的孙子吃,为了让母亲吃饱,郭巨挖了一个坑,想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结果刨到深处,挖出一块金子,从而全家衣食皆足。

小时候听故事的时候,我老是想,要是没有挖出那块金子,郭巨的儿子不就被活埋了,成为“孝顺”这一美德的牺牲品,多么残忍!

当然,这是极端的案例,看得见吃人的孝,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孝,天长日久,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茧蚀着孩子的天性和年轻人的自由。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规律,这个进步里不仅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也包括观念、生活方式和整个文化理念的进步。所以说,好的社会,通常是老年人随和,迁就中年人,中老年人通透,追赶年轻人,从前喻学习到后喻学习,是互联网时代的进步。

而后喻学习本质上,是对孝顺的否定。因为中国人的孝顺两个字,本质上是一样的,“孝”就是“顺”。大部分中年人都很烦耄耋之年的父母整天唠叨,但自己整天跟孩子们絮絮叨叨的时候总是理直气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在孝道上格外行不通。

有人问,然道,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需要长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管教么?

笔者以为,道德、规范是有标准的。是非清晰地摆在那里,而孝顺是没有标准的,长辈怎么说,你怎么听,长辈让你做什么,你就顺从地做什么,既然没有标准,自然就没有了是非,一旦没有公允的是非,只有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迁就或者臣服,那么家庭,很容易变成挂着孝顺牌匾的道德监狱。

这是很多年轻人逃离父母、逃离原生家庭的主要动因。

第三个司空见惯其实很误人的观念:你是我的!

任何孩子的出生,都是父母单方面的决定。因此,爱与被爱的双方,不存在对等的付出和回报关系。母子关系的建立本身不是一纸你情我愿的商业合同,所以,你爱他,是必须的,因为生他是你的决定,你生了他,就有义务爱他、养他,哺育他成人,在他成长过程中,你得到的喜悦和满足,就是孩子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而他是否爱你,那是或然的,取决于你的抚养方式是否正确,以及你们在相处过程中是否建立自然的亲情关系?

爱,不是两代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是索取回报的账单。更不是要求掌控孩子人生的权力。

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可以有自己的偏好,自己的愿望,自己的选择,只要不突破社会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就不应该收到干预。年轻一代所有的选择,可能对也可能错,这都是他自己的事,只要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年轻一代的选择中,父母的角色是分析师,不是操盘手。当孩子需要你分享经验和观点的时候,可以分享,但采纳与否,接受与否,最后的选择权是他的。这是尊重,尊重是一种平等的爱。

我们太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各种抉择上,从“分析师”越位成了“操盘手”。

你是我的,所以我爱你,所以我有权干预你的一切,读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从事什么职业,娶什么样的妻子,嫁什么样的丈夫……

爱,在这里,变成一副看起来很温柔的镣铐。

所以,奉劝天下父母:如果爱孩子,不要把你们的梦想作为包袱,压在孩子的肩上,你的梦想你自己去实现!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孩子的人生应该用来实现他(她)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你们的梦想。

无论经济环境、文化背景还是人格修养,父母都是孩子的起点,如果你爱孩子,请自强自爱,先把自己打造成一艘航空母舰,让他在你的甲板上起飞,而不是先把自己“牺牲”成一滩污泥,然后要求他出人头地。

不同的代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有各自不同的活法,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承载着自己的愿望和本能,彼此尊重,是最好的爱。

 

写于2016年母亲节

话题:



0

推荐

林采宜

林采宜

8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