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2009年诞生,微博一直火到现在。

作为网络媒体的新兴势力,微博重塑了舆论传播的格局,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一个微博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

微博,在开启公民自由话语权的同时,已经在隐约解构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

在专制社会,公共话语权由当权者控制,在民主社会,公共话语权则由媒体掌握。无论政府还是媒体,他们都是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去左右和引导公共舆论,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民主话语权,直到微博的出现。

微博至少在形式上给予了民众彻底的言论自由,让来自民间的意见和思想既不被媒体断章取义地利用,也不被政府新闻审核滴水不漏地束缚。

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微博最有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当属它在第一时间传递出来的新闻真相,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些事件的评论。从一些地区的暴力拆迁、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到铁道部的管理弊端,社会的目光随着评论的焦点在不同的事件和话题之间转移。

在微博盛行的过去两年,“围观改变中国”。

通过微博体现出来的社会关注已经形成了不亚于平面媒体的舆论力量,促进了一些机构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中国红十会在一次一次的媒体声明,专业审计机构的财务信息披露,部分动车高铁的降速缓行······政府在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下开始逐渐尊重民意,跟社会做一定程度的合作或者说妥协。

就政府的职能而言,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妥协机制,使得不同信仰、不同利益追求的群体能够在同一种价值观下达成妥协,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而“妥协”通常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微薄使得民间和官方的沟通变得充分而且有效。

从“国有化”到“私有化”,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府或者同一个国家政府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它所倡导的理念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衡量执政者优劣的标准,不是他信奉哪一种主义,提倡哪一种观念,而是他为实现自己的观念和主张所采用的态度和手段,是通过专政手段强制公民接受某种理念,还是通过协商引导社会达成共识,这是专制社会和公民社会的分野。

言论自由不等于民主政治,但民主政治必须有言论自由作为前提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作为公共意见平台,它或是中国通向公民社会的起点,今天的“广场”舆论,不需要我们走向广场,今天的反对意见,也不需要通过游行、示  威。走向网络,各方的意见可以在合法(造谣、诬陷、诋毁、谩骂不属于宪法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充分表达。

作为信息整合的平台,微博也是一种社交渠道。微博上有一些以慈善、旅游、亲子、阅读为主题的“群”,实际上是以网络为沟通平台的民间俱乐部。这些自发的社会团体通过微薄群分享信息、组织活动,建立社会圈子和交际沙龙,使得有共同价值观、爱好和兴趣的人以自愿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人以群分”在微薄这个网络社区上显得格外的清晰。

如果前两年我们可以说,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际方式,那么有了微薄,我们还可以说,网络改变了人们公共参与的方式,这个“公共参与”也包括公民对国家权力的舆论监督。

虽说“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力,但这个权力要真正落到实处,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方式至关重要,微博的“病毒性传播”速度使得公众意见展示出它自然的原生态。

一般而言,和谐是一个社会最为稳定的幸福状态。那么何谓“和谐”?“和”者,口中有粮,“谐”者,人皆可言。

经过三十年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和财富积累,中国走出物质的贫乏之后,终于发现繁华只是幸福生活的底座,而自由是镶在生活上的金边,它不是关注的焦点,也不是核心的内容,却可以使每一个日子散发出明媚的光辉。

话题:



0

推荐

林采宜

林采宜

8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

文章